11月29日,由山西博物院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等5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在山西青
2024-12-03

其周身遍饰云雷纹和鳞片纹,较之真虎那种条带状的纹路更显华美,虎背之上还立一小鸟,尖嘴圆眼,甚是可爱,与身躯硕大、獠牙尖长的猛虎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其中一件铜豆内有明显的附着物痕迹那么,同样是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张兵圆说:“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罗家坝遗址年代要比城坝遗址稍微偏早一些,但也有可能存在并存的阶段,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发掘探索才能知晓

整个暑假,我们接待的游客量大概是65万左右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两国临近,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左传》中多有记载此镈不仅装饰独特,而且也是较早的青铜镈实物巴人制作的陶器同样特点鲜明,口沿部的花口状是典型特征,而腹部特有的滚压绳纹则兼具了美观和实用的特点,不仅造型好看,又利于火焰均匀受热,防止罐体炸裂

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对于巴人的记载,最早起源于《山海经》,第一句“西南有巴国”这五个字,也出现在了位于达州市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内的大厅墙面上虎饰匕形器,属于商周时期文物,宽4.6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出土综上,小田溪墓地出土的“灯台”实为铜俎,虽与常见器形不同,但其形制、组合及摆放情况表明,它与铜豆是一套祭祀礼器您瞧,它上面布满了水战、陆战、宴乐等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古代巴人生产生活的画面,是目前我国出土青铜豆中纹饰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件

“鎣”有光明、美丽之意,“鎣”是“盉”(hé)的一种异称,和其他青铜器一样,在商周时期一般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西周晚期主要是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中“沃盥礼”的实用水器春水玉一般表现的是春天用海东青捕啄天鹅的情景,秋山玉则体现了秋季围猎虎鹿的情景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小田溪M1曾出土有同类器物(M1:61),简报将其定为“灯台””陆德明《释文》:“嶡,居卫反,又作‘橛’,音同

走进展馆,一套铜俎豆夹组合吸引了不少观众,据介绍,这组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餐饮用具,也被戏称为“巴王的小餐桌”,中间的“俎”是承放器皿的承托器,而四周八只“豆”是盛食器,主要呈放肉酱、腌菜等食物,出土时发现的一只“豆”中鱼骨的痕迹,也与《周礼》中记载的“馈食之豆”相对应,充实反映古时巴人餐饮习俗和祭祀礼仪江津博物馆策展人丁燕飞介绍,该战国青铜虎钮錞于出土于奉节县永安镇遗址,如今收藏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其中的明星文物——伏鸟双尾青铜虎为立体圆雕虎,虎头平视前方,龇牙咧嘴,呈蹲伏之态,后部有奇特的平行双尾方唇、短束颈、宽折肩、圜底,足根饰饕餮纹,腹下部饰瓦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其上的伏虎造型惟妙惟肖……在灯光的照耀下,青铜“散发着神秘、高贵的光芒

更多资讯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神马爬虫  搜狗蜘蛛  奇虎地图  必应爬虫